文章来源:江苏疾控(jscdcwx)

今年的支原体闹得有点凶,“支原体肺炎”备受关注。
针对大家的疑问,江苏疾控整理了一份答疑,一起来看看!
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?会传染吗?

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,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。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,5岁及以上儿童感染后出现肺炎的比例较其他人群高,5岁以下儿童和成人也可发病,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。
感染后症状如何?

成年人感染后一般症状较轻,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见,通常经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。
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,相比成年人,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较重,一般以发热、咳嗽等为主,咳嗽比较剧烈,在退热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—2周,支原体肺炎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,一般2—4周可痊愈。
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在家识别判断吗?什么时机去医院比较好?
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症状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感染没有明显差别,患者家属无法自行判断是否是肺炎支原体感染,必须要在医疗机构进行病原学检测才能明确诊断(前往医疗机构时,一定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,减少交叉感染)。
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发热,体温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,有明显咳嗽气促,或伴有喘息、呼吸困难、发绀、精神差、抽搐等要及时就医,规范治疗,切忌自行盲目使用抗生素。早诊断早治疗,能够减少重症发生风险,从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。
肺炎支原体感染康复后,还会再感染吗?
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康复后,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。
患者痊愈后,近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小。
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多久能复工、复学?
通常认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、体能基本恢复后,就可以回到学校上课,或回到工作岗位,但要避免过度劳累。
目前尚不建议对康复后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做病原检测。
如何做好预防?
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在痰液,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,均可携带病原体。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、无症状感染者,是主要传染源。
目前,没有专门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。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:即在人员较多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,和感冒咳嗽的人保持一定距离等。同时,注意室内通风,合理营养,保证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,提高自身抵抗力。
学校、家长、学生如何应对?
学校方面:
1.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,发现有发热、咳嗽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安排其回去休息。
2.保持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,加强日常开窗通风。
3.定期打扫卫生,保持环境清洁,做好日常消毒。
4.学校出现疑似感染者要加强症状监测、病例管理、消毒、通风等措施。
5.做好教师、学生和家长的肺炎支原体防控的健康教育工作。
学生方面:
1.不带病上课,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。
2.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3.均衡膳食,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
4.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,自觉佩戴口罩。
家长方面:
1.关注家人特别是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,当出现发热、咳嗽等身体不适时,应居家休息。
2.保持居室环境清洁,做好通风,每日2—3次,每次至少30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3.均衡膳食,多饮水,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。